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略显平静,直到今年初,各项规划才密集出台,而平静的代价是未完成节能目标。
高耗能行业仍是“十二五”减排重点。
国家统计局2月22日公布的《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仅为2.01%,和3.5%的目标相差甚远。
第一年未达标,无疑使得后4年的节能任务更加艰巨。
在这样“沉痛”的背景下,2月27日,工信部正式发布《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1%左右,钢铁等9大高耗能行业分别下降18%~22%,这也是国家首次明确行业的节能目标。
实际上,“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6%。对此,美国能源基金会工业节能项目主任何平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指出,“十二五”节能减排难度更大,因此目标应该降低。他同时表示,即使完成21%,难度仍然较大。尤其是在保持工业增速8%的基础上,实现工业能耗下降目标矛盾重重。
结构调整存争议
《规划》出台的另一背景是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把整个工业作为规划对象,并由国务院发布实施的中长期规划。为了落实该规划,各行业规划随后纷纷出台。而工信部网站连发29篇对该规划的解读文章,也足见其重要性。
“21%的目标现在很难简单判断是高还是低,主要取决于未来4年工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效中心副主任熊华文如是说。
近10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发生了质的变化,部分产品能源单耗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随着淘汰落后产能空间缩小,结构节能被认为是“十二五”的关键词。
但是,结构节能也存在争议。
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正处在工业化初期,成为高耗能产业大规模转移的对象。在最近举行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对产能转移导致的地方高耗能工业比重上升以及产能过剩问题表示担忧,并指出“结构调整作用实际恶化了”。
工信部工业节能处处长余薇不久前也曾表示,尽管“十一五”工业节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却出现了两个不降反升的现象:一是工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比重不降反升;二是六大高耗能行业占工业能耗的比重不降反升。
对此,工信部在《规划》中首次提出了“区域限批”的措施,对未完成年度节能目标的地方限批新上高耗能项目。
据悉,宁夏、甘肃等西部省份2011年的节能完成情况不容乐观,有些省份出现了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不降反升的情况。多位专家认为,西部地区将在“区域限批”方面面临更大压力。
但近日召开的国家发改委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依然强调,要确保西部地区连续5年增长速度超过东部地区的势头不滑坡。可以预见,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仍将是一对长期矛盾。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