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汽车网:请您谈谈如何加强国内汽车发动机业的研发能力。
杨嘉林:国内汽车业最大的问题是基本上没有建立发动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多数人不了解国外汽车发动机核心技术的研发体制,不甚了解发动机产品设计开发与发动机技术研发之间的区别。国内所称的“研发”往往只有“发”没有“研”。国内企业习惯于在产品设计部门内根据项目需要抽调人力组成攻关小组,进行一些研发工作。至今在中国土地上还没有建立能与国外抗衡的汽车发动机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和体制。要改变这种状况,要建立相对独立的、有相当的自主权、有一定技术能力的发动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研发部门。上汽正在往这方面努力。
盖世汽车网:在满足哪些情况下,跨国企业才会加大在华研发投入力度,针对中国市场研发新技术?
杨嘉林:跨国公司不可能在中国研发世界共性的发动机核心技术,以免中国人有机会掌握这种能力,不再依靠外国人。此外,在中国生产的汽车的技术水平通常比国外产品低,跨国公司一定会认为没有必要开发针对中国市场的新技术,只需要把旧技术拿来就行了,并在中国称之为“新技术”。
盖世汽车网:您觉得在国内做研发,需要哪些政策支持?
杨嘉林:根据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国家应当制定政策直接要求达到国家真正最需要的目标:尽快降低所有汽车产品的平均油耗和排放,并把它作为考核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这样汽车企业将会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满足国家要求,避免单纯追求“亮点”不求实效的倾向。国家最不应该做的是过于具体地支持一些技术,否则一定会使企业专注于这些技术,没有人再对国家最需要的汽车产品节能减排负责任。根据科学发展观和历史经验,成功的技术都是在市场竞争中发展的,不是任何人可以事先选定的。可以给幼苗浇些水,不可指望拔苗能助长。没有物质基础,没有竞争力的幼苗,再浇水施肥都没用。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