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观点评论 » 正文

“低碳”信贷大开“绿灯” 是福还是祸?

发布时间:2011年1月28日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

    除了金融机构对低碳项目信贷的监管之外,来自于各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对于金融信贷系统的监管同样重要。在现实情况中,以“低碳”为由头的欺诈行为也时有发生,地方企业和银行官官相护,相互勾结,利用“关系”来获得信贷。 
 

  2010年上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和证监会曾联合下发《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节能、节水、“零”排放等循环经济项目将在投融资方面获得国家重点支持,并且明确表示,要通过拓宽抵押担保范围、多元化信贷等方式解决目前循环经济发展普遍面临的融资难困境。这是我国自2009年1月1日开始施行《循环经济促进法》以来的第一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指导文件。


  在随后的半年多时间里,由于有了国家宏观政策文件的支持,从中央到地方,各地银行金融机构在企业的“低碳”项目融资方面可谓大开绿灯。尽管相关部门多次表示以“低碳”名义立项的信贷仍旧要进行严格的审核,但在实际中往往因为项目戴上了“低碳”的帽子,都予以“放行”。


  仅在金融中心上海一地来看,2010年上海银行业绿色低碳行业信贷规模持续走高,据上海银监局的数据显示,至当年三季度末,上海银行业机构对其信贷投放总量已达到493.71亿元,前三季度总量增幅季度环比分别为0.96%、1.53%、1.97%,呈不断加速态势。相对传统的实质性贷款投放,上海绿色低碳行业信贷业务增势强劲,今年前三季度规模总量增加了4.1亿元,增幅达191.86%,占前三季度信贷总量新增份额19.27%,占全部表内业务的份额由年初的0.46%上升到了1.27%。


  对此,上海银监局还特别表示,从近三年的行业资产质量来看,绿色低碳行业信贷各季度不良率平均水平保持在0.50%以下,远优于其他行业信贷质量。


  然而在现实中,低碳项目并非是绝对安全、没有风险的金融避风港。由于看到了新能源等节能减排领域的“低碳”价值,许多企业转战到这个领域来,于是新设备、新项目纷纷上马。在过去的这一年中,不管是刚刚成立的新公司,还是半路出家的老企业,很多都把视线瞄准到了低碳领域的各种项目上。


  因为这些新项目的扎堆,产能过剩的忧虑也开始浮现,甚至有些企业打着“低碳”的旗号,但却做起了“高能耗”的项目。特别是,当监管部门监察不到位的时候,过量的低碳项目信贷以及那些“关系户”所设立的低碳信贷,或将成为金融机构的顽疾。


  以“低碳”为概念的经济固然有好的发展方向,但随着这其中存在的“过剩”问题开始发出警告,在2011年,“低碳”信贷如果依旧保持较高的水准发展,那么这背后蕴含的次生危机将开始浮现。

3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