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正文

实录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谈环保科普

发布时间:2011年5月19日 来源:人民网

....

  这个剧本是精心找团队专门进行创作,而且今天单研究员和卜研究员都是参与剧本编制的专家,他们也做了很多工作,聘请了专门的编剧编写拍摄脚本,要求把科普性、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经过20多次的反复修改形成最终的拍摄剧本。

  我们请了广大观众比较熟悉和喜欢的相声、小品演员来参演,像巩汉林、金珠、何云伟、句号等,他们在田间地头,在北京的一个村庄里拍摄,他们用风趣、幽默、朴实的表演将一个个科普知识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给农民。

  刚才也说到了这次科普主要是与中影集团及其下属的中国新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有限公司合作,宣传片向农村传播,主要是以移植入大片片头的方式向全国广大农村播放。因为这是一个公益性活动,所以中影集团也给予很大的支持,5月19日在怀柔启动播放仪式。

  主持人:我们大概会在什么时候能够看到所期待的这个片子?

  刘志全:大概在近期,我们想在整个科技周和六五环境日期间,将通过农村电影播放平台向全国2万多个村传播。它是数字电影,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只要这个平台一有,所有的平台上都可以看到,基本上是同步。利用这个投资网络,这次也是我们第一次尝试,如果下一步效果好的话,我们将继续坚持,为广大农村、农民拍摄更多、更好、更有趣的短片,而且把环保知识通过这种短片的形式普及下去。

  主持人:刘司长向我们介绍了两项导则从科普影片的拍摄情况。我们也知道两位研究员对这个对口有专业研究的,能否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化肥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的具体情况。

  单艳红: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这两项导则是我们单位承担编制的环境保护行业标准,下面由我主要介绍一下《化肥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的主要内容。《化肥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大方面,首先是化肥安全使用的原则。我们制定这样的指导性原则,首先要遵循一些原则。比如说首先要保证产量,因为我们国家人口多,需要的粮食也比较多,化肥在我们国家粮食增产和保证供应当中的作用是无法代替的。但是过量使用化肥,刚才刘司也讲到了,利用率很低,有一些滥施的现象造成了浪费,所以我们在制定环境安全使用导则的时候,第一个原则就是要保证产量、节约资源和提高利用率。第二个原则是因地选肥。不同的地区因不同的自然条件选择不同的肥料品种。第三个原则是因肥控失,因肥料的品种来选择控制流失的措施。

  第二大方面的内容,化肥环境安全使用的技术措施,实际上有三大环节,源头控制,如果滥施成为了污染源,那我们在源头上如何控制它,当然包括肥料品种的选择、用量的选择。流失过程阻断,如果化肥正常使用的话,它不是一个污染物,从土壤的角度来讲是营养成分,如果流失了对水体有影响,我们如何控制它流失,不从土壤中出来,让它发挥正面作用。流失是不可避免的,总有流失的部分,这一部分如何在它排到地表水体之前把它拦截住,也就是末端拦截这个环节。

  第三大方面的内容是化肥环境安全使用的管理措施。

  主持人:看似化肥和我们平时的生活好象中间出现的不是特别突出、不是特别了解,但实际上它和我们每个人每天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

  单艳红:对,因为大家每天都要吃的菜、吃的饭,在种植过程中都离不开化肥,因为化肥在保证产量,保证土壤的持续利用还是有很大的作用,它本身并不是污染物,而是它流失到不合适的地方,流失了以后会成为一种污染源。

  主持人:听您这么一说,我们对化肥的过量使用更加关注,它会对我们的人体、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单艳红:有这样几种影响,第一,从田里流失到水体以后,会增加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的氮磷增加,过分营养化了,就会引起藻类的疯长。其实水清了是不长这些东西,它的营养成分多了以后,一些水生的植物就会疯长,它死亡以后腐烂就会造成水质的降低。这是这几年公众关注的水体安全质量的问题。它的营养成分很大的一部分是来自于种植业的氮磷流失,就是过量使用,从土壤中流失到水体中,这对环境是很大的影响。

  另外化肥过量使用的时候会往下走,会造成地下水污染。特别是氮肥,硝酸盐类的氮肥很容易被雨水、灌溉水带到地下,污染地下水,引起地下水的硝态氮含量增加,硝态氮含量一增加,如果作为饮用水源或者作为畜禽养殖水源的话,也会影响地下水的水质。特别是北方地区,很多地区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其中有一很重要的指标是硝酸盐的含量高,硝酸盐有一个来源是化肥的渗漏引起的。

  过量使用化肥对大气的环境质量也是有影响的。比如说氨态氮是容易被挥发的,因为我们空气中正常是有氨的成分,但是正常的背景之下是不会对人体和作物产生影响,如果是像大量的施用氨态氮肥过分挥发的情况,就是天气比较温暖,挥发的量比较大的时候,空气当中的氨含量高,人本身就感觉到刺激,因为氨气的味道是很刺激的,首先对人体的健康会有影响。有一些氨浓度高的时候,对作物本身也有一些伤害,个别的作物会变得很敏感。另外像一些氮肥也会产生氮氧化物,它是一种温室气体,温室气体的效应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潜能还要高,所以这也是很多专家、一些科学家在研究的,比如说南方水稻田里过量施用化肥以后,氮氧化物的含量对温室气体的效应,也是很多专家在研究的课题。

  主持人:化肥是我们在田间地头会经常使用,一不小心这个度很难去把控,如果使用过度的话,我们有什么样的措施来弥补呢?

  单艳红:我刚才说到导则里有一些技术措施、有一些管理措施,从技术措施来说,控制三大环节,首先是源头控制,包括适宜的品种,有的地区适宜氨态氮,有的适宜硝态氮,从氮肥的角度来讲。氨态氮在温度比较温暖,气温比较高的时候肯定挥发的比较多,我们尽量不施用氨态氮。硝态氮可能是在一些土壤比较疏松,容易往下走的时候,容易淋失的时候尽量不使用硝态氮,因为很容易淋失到地下水当中去。

  刘志全:这也是近年来搞的测土施肥、科学化施肥。

  单艳红:不同的土壤选择不同的合适品种。尽量控制它流失,要在源头上来控制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用量的控制,很多老百姓在施用化肥的时候很强调施用化肥以后,作物明显就变绿了、强壮了,但有时候会过量,不必要的量施进去,就会造成浪费,增加流失,我们要测土施肥,土壤缺多少,我就施多少,到下一季的时候再施,每一季都是少量多次的施,是提高利用率。

  主持人:就像人一样,一个人适当的补充营养对人体是有益的,如果过了可能是营养过于充分,不见得对健康有帮助。

  单艳红:对,反而是有害的作用。还有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有的是适合于施在植物的根部,可能有的人图简单,就是撒播的方式,这样容易造成流失。

  另外是减少流失的措施,合理耕作,比如坡度比较大的地方就少耕,因为耕的时候土壤疏松,雨水一灌溉冲刷就容易流失。有一些地区在比较平坦的地方,容易渗透的地方就需要耕,这样才能切断土壤当中的管道,这样就不容易往下流了,有的地方是免耕、少耕,有的是需要耕,要看具体的耕作。还要选择合理的灌溉,当然有条件的时候可以选择滴灌、喷灌,但是大水漫灌很容易水多了,然后就冲走了。

4页 当前为第 3[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