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观点评论 » 正文

中国环境报:追求绿色发展 探索环保新路

发布时间:2009年9月2日 来源:中国环境报

....

  编者按

  本文通过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反思,认识到绿色经济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并详细阐述了发展绿色经济的方式和方法。作者还提出了要推进环保由粗放型发展向精准型发展转型应当采取的具体措施,尤其对如何加强环境执法做了精辟论述。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行环境保护、探索发展绿色经济的背景下,希望这些观点能对各级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有所借鉴。

  最近,通过学习周生贤部长关于《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的哲学思考》,深受启发。结合工作和调查研究中群众反映的问题以及在环保工作中的体会,笔者对一些问题作了深度思考,尤其是对中国的环保能不能超越和如何超越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也许有些观点有不准确之处,但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活跃思想,集思广益,为环保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为什么要
  追求绿色发展?

  阅读提示

  通过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反思,我们充分认识到,金融危机是消耗资源能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生产和经济增长方式所造成的后果,绿色经济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才是绿色社会和绿色自然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必然趋势。

  绿色发展是人类的理想和现实发展的追求。包括绿色社会、绿色经济、绿色自然。绿色社会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谐共处,相互依存、相互包容、相互发展、共同进化;绿色经济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污染、低能耗、低成本、高效率的生态经济;绿色自然也就是自然生态环境,是按照生态属性和自然规律发展的一种形态。

  人类自产生以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自然发展时期,后来由于人类的进步、追求美好生活欲望的增强和扩张,人类的生活方式从与自然平等相处发展到无代价地向自然索取和掠夺,造成了自然生态的破坏,加深了人与自然的矛盾,自然报复人类的事件不断出现和加剧。

  人类社会从自然经济、农牧经济到工业经济崛起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走上了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之路,当时人类并没有意识到破坏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第二次及第三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发展逐步走向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黑色经济发展年代。这个黑色经济发展年代,在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走过了80~100年,中国也已走过了30年。当今,人们已经开始觉醒和认识到黑色经济发展给环境、生态、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的危害,感到黑色发展变为棕色发展并最终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然性。

  世界金融危机在美国、西欧、日本等国家暴发并持续至今,人们反思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时深刻认识到,黑色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黑色经济给世界带来两大灾难。

  一是金融危机是黑色经济发展的结果;二是黑色经济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使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不断发生。据专家预测,世界平均气温已上升0.8℃,若持续上升2℃,世界大部分冰川将融化,海岸线将上升1~2米,世界1/3的海岸城市将被淹没,海洋野生动物将遭到严重破坏,极端气候严重威胁人类正常生存发展;若气温上升6℃,人类将遭受毁灭性打击。由此可见黑色经济给人类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严重危害是不可低估的,应引起高度重视和采取果断措施。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黑色经济是影响人类生存发展和自然生态正常生存发展的罪魁祸首,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黑色经济尽快转变到棕色经济,再由棕色经济发展转变为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绿色社会和绿色自然发展的必然结果、必然趋势。

  可持续发展之路?

  阅读提示

  中国的环境问题情况复杂,解决难度较大。要下决心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道路,实行可持续发展,就要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开发新能源、再生能源、低碳能源,实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鼓励节能环保型的消费。政府要不断出台绿色经济新政策,鼓励推行绿色经济发展。

  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确定了历史性转变的思想。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三个转变”,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并重,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努力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三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水平。“同步、并重、综合”“三个转变”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方向性,也是环境保护领域具体化的科学发展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的环境问题已是压缩型、结构型、复合型的环境问题,情况比较复杂,解决的难度较大。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资源、能源消耗大国,当然也是排污总量大国。中国正在发展,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在解决贫困与发展的问题,解决贫困必须走发展之路,不发展是没有出路的。但是,走什么样的发展之路是可以选择的。是继续走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道路,还是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之路?实行“三个转变”即环境与经济双赢之路。党中央在十六大明确指出,要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下决心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道路。

  31年前的中国,没有实行改革开放,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工业基础薄弱,人均收入水平低,发展没有后劲。经过31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正在向工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中国实行原始资本积累,人均GDP已超1000美元,外汇储备比较雄厚,百姓储蓄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国家财政积蓄比较厚实,已具备一定的发展后劲。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以自己的实力和正确及时的科学决策,采取“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调结构、扩内需、加强基础建设”等积极有效的措施,使经济逐渐修复、平稳过渡、回升发展。

  这次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影响,这是对黑色、棕色经济发展的挑战,也给绿色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

  1.这次金融危机告诫世界,黑色经济发展之路是千万不能再走了,若继续走下去将毁了经济发展,毁了自然生态和环境,同时也毁了人类的生存发展之路。

  2.地球的资源、能源是有限的,不能无限制地开发利用,要保护资源,实行可持续发展,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可发展的资源;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节能减排、实行零排放和无害化排放。

  3.要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开发新能源、再生能源、替代能源、低碳能源。我国是一个“富煤、缺油、少气”的国家,煤炭的开发利用已是世界之最,在世界上也是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大国。因此,调整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已是当务之急,迫在眉睫。要多方面开发清洁能源、低碳能源,充分利用我国的水力资源、风力资源、太阳能、生物燃料、地热、潮汐能、垃圾发电、核能等。2007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约占7.5%,到2010年将达到10%,2020年将达到15%。应充分挖掘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的潜力。

  4.在生产方式上要推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实行无废物排放。现在的生产发展,不是发展而是燃烧,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产生的是GDP,不是环境友好型发展。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是GDP的15%。若扣除环境成本和污染损失,其经济增长量是负增长、负效益。

3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