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的最大挑战是经济结构偏重,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增长过快,这种状况必须尽快扭转,否则无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也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结构偏重——节能最大挑战
《中国投资》:“十一五”期间,我们付出了艰苦努力,完成了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如何?
解振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十一五”规划《纲要》第一次把节能减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通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国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长,单位GDP能耗下降19.1%,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14.29%,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12.45%,这不论在新兴市场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是少有的。节能减排工作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强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能源消费呈刚性增长,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节能减排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与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为此,“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17%,4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减少8%-10%。从数字上看,能耗强度下降16%的目标比“十一五”有所降低,但由于经济总量增大,需要实现的节能量至少6.7亿吨标准煤,比“十一五”的6.3亿吨标准煤还要多,任务还要重。在污染物减排方面,新增了氨氮和氮氧化物两项指标,且涉及农业、交通等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的领域。总体看,“十二五”节能减排的任务非常艰巨,实现目标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2011年的节能减排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对于实现五年目标至关重要。从2011年前三季度情况看,由于一些“两高”行业扩张依然偏快、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等原因,全国单位GDP能耗仅下降1.6%,氨氮排放量仅下降0.9%,氮氧化物排放量不降反升7.2%。要实现全年目标、为后4年的节能减排工作打好基础,形势十分严峻,任务非常艰巨。
《中国投资》:那么您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已经采取了哪些对策?
解振华: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节能减排工作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目前,节能减排的最大挑战是经济结构偏重,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增长过快,这种状况必须尽快扭转,否则无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也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党中央、国务院对节能减排工作高度重视,2011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召开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温家宝总理作重要讲话,对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总体部署。
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了12个方面50条政策措施;印发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部门分工,明确了152项任务的责任部门。将“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分解落实到各省(区、市),修订了省级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强化地方政府责任。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从源头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支持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实现既有耗能设备节能增效减排。推广高效节能空调1633万台、电机500多万千瓦、节能汽车454万辆、节能灯1.5亿只。做好节能减排形势分析,按季度发布各地区节能工作进展情况晴雨表。发布了《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4批)》,推荐了21项高效节能技术。将节能减排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对12个地区节能减排工作进展进行了监督检查。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2011年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降幅逐季扩大,效果已经显现。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