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发展生物质能源的质疑与答疑
对生物质能源的一个最大质疑或误会就是怕影响国家粮食安全,这都是简单类比美国玉米乙醇造成的。上面谈到那么多种的固体生物燃料会影响粮食安全吗?绝对不会!生产产业沼气会影响粮食安全吗?绝对不会!非粮乙醇和生物柴油会影响粮食安全吗?也不会!发展生物燃料可走的路那么多,为什么非要在所谓的粮食安全问题上纠缠不清呢?也许有人说,薯类和甜高粱也是粮食,这就有点强词夺理了。薯类和高粱从来就是生产淀粉和酒的工业原料和饲料而不是人的口粮,再说它们只是种在那些种不了粮食的低质土地上,加工后的废渣仍可作为饲料和肥料。所谓的影响粮食安全是一种误解,如果有所涉及也是完全可以通过政策和管理解决的,切不可一叶障目和因噎废食。
质疑之二是发展生物燃料会不会引起作物秸秆和薯类甜高粱等原料的价格上涨。随着社会需求和商品价格而调整原料价格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哪种商品和原料都是如此。使毫无或经济价值很低的秸秆和畜禽粪便等污染物无害化、资源化和增值化有什么不好?再说,在需求旺盛和附加值较高的能源产品拉动下,合理提高薯类和甜高粱等的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有什么不好?
质疑之三是国家的补贴多了。这应当是指目前对100多万吨粮食乙醇而言,因为对成型燃料和产业沼气至今还没有国家补助政策,对生物质发电的补助也低于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国家为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减排,扶持与补贴是正常和必要的,各国都是如此,且力度要大得多。如果说国家对风能和太阳能的补贴给的只是企业,那么生物质发电和燃料乙醇成本中原料占六七成,政府对企业的补贴实际上是转移支付给了农民。国家正在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和缩小城乡差距,这种补贴方式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培育了农村工业,既有“鱼”又有“渔”,何乐而不为!
质疑之四,生物质能源的技术不成熟。上节已经用事实和实证回答了这个问题,中国的生物质能源技术与国外差距并不大,且自主性强,装备国产化程度高。相反,风能和太阳能的核心技术与材料多被国外少数大公司垄断。至于生物质原料分散和能源密度低的不足也是可以通过成型燃料和分布式布局解决的。
生物质能源于国于农的意义如此重大和深远,产业优势又如此突出,其不足也是技术性的和可以解决的,我们应当摒弃误解与偏见,让它为国家和农民作出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